开发者网络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09|回复: 4

国内代工厂量产 14nm,并向 7nm、5nm 推进

[复制链接]

1

主题

2

帖子

5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5
发表于 2022-9-21 18:45:3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国内代工厂加快 14nm 生产,继续研发 10nm 以下技术。
9 月 14 日,上海市委外宣办、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首场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」党委专题新闻发布会,会议介绍了上海集成电路的发展情况。
2021 年上海市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达到 2500 亿元人民币,占全国的 25%。会议上相关发言人表示,上海已经实现了 14nm 先进工艺规模量产。《环球时报》报道,随着上海 14nm 芯片产业集群的建成,7nm 和 5nm 工艺的更先进项目将加速推进。
中国代工厂一直都对研发进程保持低调,国外网站 tom'sHardware 分析了中国代工厂目前的制程情况。
14nm 来了,N+1 也来了

自 2020 年初以来,中国最先进的代工厂一直在谈论其 N+1 制造技术(相当于 7nm),并将其描述为依赖深紫外 (DUV) 光刻工具的台积电 N7 节点的低成本替代品。与使用 14nm 实现的类似芯片相比,N+1 旨在将功耗降低 57%,将性能提高 20%,并将逻辑面积减少高达 55%–63%(对于某些结构)。这样的改进不一定证明分析师和媒体在节点上贴上「7nm 级」标签是合理的,但它们足够贴切,因为不能将 N+1 称为国内代工厂的 14nm 或 12nm 工艺的迭代。  
TechInsights 的最新发现证明国内代工厂的 N+1 类似于台积电的 N10 类技术,规则宽松 和广泛的设计技术协同优化 (DTCO) 功能。此外,它实现了每平方毫米 8900 万个逻辑晶体管的逻辑晶体管密度 (89MT/mm2),这使其成为可行的 7nm 级替代方案(至少对于逻辑而言,因为缩放 SRAM 很棘手)。
自 2021 年 7 月以来,国内代工厂一直在生产 MinerVa Semiconductor 的比特币挖矿芯片,但未对外披露。该公司使用其 DUV 设备制造那些约 25W 的微型采矿芯片。它们足够简单,可以实现商用可接受的良率,并作为一种工具来了解更多关于工艺性能、功率和缺陷密度(至少就逻辑单元而言)。
「中国 7nm 芯片的制造速度也比预期的要快,」技术分析师向《环球时报》表示。由于国内代工厂的 N+1 合格并准备好进行部分的生产,证明了国内代工厂可以在没有因美国政府制裁而无法采购的极紫外 (EUV) 生产设备的情况下生存。然而,国内代工厂是否能够使用其 N+1 节点生产大型和复杂的片上系统还有待观察。
从逻辑晶体管密度的角度来看,国内代工厂的 N+1 可以替代台积电的 N7。然而,台积电已经拥有更先进的制造技术,吸引了高度复杂的 CPU、计算 GPU 和各种复杂数据中心级芯片的客户。虽然华为海思是中国本土的大客户,但是要服务于华为的海思国内代工厂需要从美国获得出口许可证,因为国内代工厂晶圆厂使用的许多工具都来自美国,而华为受到了严格的制裁。因此,对于国内代工厂来说,为 N+1 吸引知名客户可能会很棘手。
中国实现 5nm?

中国最领先的代工厂在 2020 年简要提到了其 N+2 技术。虽然这是其 14nm 节点的又一个演进,但中国分析师将其标记为「5nm 级」技术,因为它比被认为是「7nm 级」的 N+1 领先一步。然而,具有 193nm ArF 激光的 DUV 工具在分辨率方面存在已知限制,并且大量使用多图案以降低电路的关键尺寸会影响产量。因此,预计 N+2 在晶体管密度方面不会比 N+1 领先一大步。
国内代工厂已经在其 N+2 节点上努力了两年多,因此有理由期待这一点制造过程有可能会在 2023 年取得成果。然而,自从 2020 年底进入美国政府的实体名单以来,国内代工厂一直对任何有关其成就的公告保持低调。国内代工厂仅表示将专注于开发更先进的芯片封装技术,以实现异构集成并弥补无法采购亚 10nm 技术所需的设备。
引人深思公告

自 2019 年底以来,国内代工厂在其 SN1 工厂一直在使用其 14nm 级制造技术生产芯片(其中一款产品是华为的海思麒麟 710A)。虽然该工艺正式迎来大规模生产,但实际产量非常小,以至于国内代工厂停止报告该节点对其收入的贡献,并将其与 28nm 节点合并为一个类别。
值得注意的是,9 月 14 日的发布会上相关发言人介绍的是上海已经开始量产 14nm 芯片,但并没有提及更先进节点的任何事情。大部分相关方都已经了解国内代工厂的 14nm 能力,而《环球时报》报道的 7nm 与 5nm 信息来自于一位独立研究员,并非官方认证。
编译来源:tom“sHardware
*声明:本文系原作者创作。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,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,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,如有异议,请联系后台。
更多半导体行业内容,关注 @半导体产业纵横、赞同、喜欢、收藏三连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4

帖子

5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5
发表于 2022-9-21 18:46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A,14nm仅仅有一条产线!B,14nm2018年即已流片成功,2019年已量产。C,5nm,2018年实验室验证顺利。-------------------D,前道设备受限,硅锗设备…检测设备,等等…如何再建新线?E,28nm及以上制程,现在的国产自主化产能仅是16%,外资在大陆产能19%,中资+外资产能,可以满足35%中国大陆的需求量,缺口65%(其实更多)需要进口。F,美国在台海挑事,等烽烟燃起时,如果中国无法进口芯片(俄罗斯正在经历),65%的芯片缺口,对于中国的工业产业链,以及中国的外贸出口意味着什么?G,ASML是中国的好朋友、好朋友、好朋友!以上:危难时刻,生死存亡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1

帖子

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0
发表于 2022-9-21 18:46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烽火燃起、芯片禁运之时,中芯是否一定要遵守限制?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1

帖子

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0
发表于 2022-9-21 18:47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五年内,中芯国际离不开美日的售后技术服务,美国和日本卡住耗材供应就能让中芯国际停产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

主题

4

帖子

8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8
发表于 2022-9-21 18:47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不是说远程验证一关无解么,设计图没验证就没法生产?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开发者网络

GMT+8, 2025-4-7 12:13 , Processed in 0.094355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